今年11月,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,决定将番茄潜叶蛾增补纳入《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》管理。
据农业农村部公告,番茄潜叶蛾是世界性入侵害虫,具有寄主作物多、适生区域广、繁殖能力强、造成危害损失重等特点,目前已在我国新疆、云南、山西、甘肃、四川、内蒙古、北京、辽宁、山东等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定殖,呈扩展蔓延态势,严重危害番茄生产,一般可导致减产20%~30%,重者达50%以上,严重威胁“菜篮子”保供安全。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番茄潜叶蛾监测,严密防控,确保不出现大面积扩散成灾。
番茄潜叶蛾的危害特性
番茄潜叶蛾属鳞翅目麦蛾科,为小型蛾类昆虫,可为害19科40种作物,包括番茄、马铃薯、茄子、辣椒、烟草等。番茄潜叶蛾通过带有番茄潜叶蛾的果实、苗木的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,也可在被侵染番茄温室周边随残体等进行近距离传播。其主要以幼虫危害,为害方式主要包括3种。
一是潜食叶肉,影响植物光合作用。番茄潜叶蛾各龄期幼虫均可潜入寄主植物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,被食叶片上形成半透明的潜道或窗纸样、形状各异的潜道或潜斑;当虫口密度比较大时常导致叶片皱缩、干枯,仅残留绿色叶脉,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,造成大幅减产。
二是蛀食花蕾、果实,造成直接产量损失。大量发生时幼虫还可蛀食花蕾,导致花蕾脱落或不开花;亦可蛀食幼果,导致果实畸形或生长停滞,增加人工分拣成本,或招致次生致病菌寄生造成果实腐烂。
三是蛀食顶芽造成毁苗重播,延误农时。幼虫蛀食幼苗顶芽时,常使幼苗生长点缺失,造成毁苗重播;蛀食顶梢、嫩茎时,常造成丛枝或叶片簇生,少花或无花,导致撂荒弃管。另外,幼虫还喜好在茄科果实与果萼连接处蛀食,造成幼果未熟先落。
防治方法
1)合理轮作:与非茄科作物开展2-3年轮作。
2)作物阻隔:棚室周围种植非茄科作物,防止作物成为番茄潜叶蛾的虫源地及传播“媒介”作物,阻止番茄潜叶蛾进入棚室内。
3)田园清洁:彻底清除设施内外植株残体、杂草及投入品包装废弃物,带至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,降低虫口基数。及时摘除老叶、虫叶和蛀果等。
4)棚室表面消毒:番茄定植前选用已登记杀虫剂,使用常温烟雾施药机、热烟雾机或喷雾器均匀细致喷洒棚室表面,密闭棚室4小时以上,敞气1天即可定植。
5)土壤消毒:7-8月,采用高温闷棚,地表温度达70℃以上,持续15-20天;或在11月-2月低温冻棚30天以上;也可番茄定植前一周,选用辣根素等药剂均匀滴入覆好地膜的土壤深层,密闭熏蒸3-5天,揭膜散气3天后定植。
6)无虫育苗: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番茄苗,避免在生产棚室育苗。搭建隔离育苗棚,开展基质、穴盘和育苗区域表面消毒,在苗棚出入口和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。番茄苗出棚前发现虫害,也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开展防控,确保净苗出棚。
7)灯光诱杀:成虫发生期,在连片种植田设置蓝紫光诱虫灯(波长360-380nm),露地每5-10亩设置1盏,保护地每棚室设置1盏,建议光源距离地面0-60厘米。
8)性诱捕杀:
监测诱杀:成虫扬飞前,棋盘式悬挂诱捕器于田间诱杀成虫,悬挂高度距地面0-60厘米为宜,普通诱芯1个月更换一次,长效诱芯4个月更换一次,虫量大时应及时更换粘虫板。用于监测时,每亩悬挂1套;用于早期防治时,每亩悬挂3-5套,每套间隔12-15米。
交配干扰:成虫扬飞前,将迷向丝或迷向管棋盘式悬挂于作物中下部或通风良好的枝条上,迷向管及迷向丝悬挂数量约为每亩40–70个,减少交配几率,减少产卵量,降低幼虫数量。
9)天敌利用:种植蜜源植物(金盏菊、芝麻、荞麦/苦荞麦等)涵养天敌,应用姬小峰、烟盲蝽、赤眼蜂和瓢虫等天敌防治。
10)新发区应急防治: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、苏云金杆菌、茚虫威、溴虫氟苯双酰胺、虫螨腈·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防治。施药时间根据季节,可在晴朗天气,选择日出后或日落前的2-3小时施药,以喷匀、打透为原则,勿留死角,以提高防治效果。同一生长季每种药剂最多使用2次,注意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,避免产生抗药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性诱、光诱综合测报,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装备综合灭杀的综合防治方案,多维度地为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提供助力。
在成虫监测方面,通过在露地菜园、种植大棚、害虫频发地等区域布设智慧性诱测报系统,利用性诱剂吸引靶标害虫,对诱集虫体进行自动识别计数、虫情数据统计分析等,实现在实时监测虫口动态的同时,干扰雌雄交配,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,减少子代幼虫发生量。此外,提供灯诱监测方式,通过使用特定灯光的智能装备诱集雌雄成虫,能够更科学的了解区域内害虫的发生情况。
在理化诱控方面,通过在大棚、室外露地布设系列杀虫灯,利用光诱、色诱等方式诱杀成虫,使番茄潜叶蛾当前发生量明显降低,可有效避免区域内番茄潜叶蛾大面积发生。理化除虫绿色安全无污染,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安全。